全梳理:一文瞭解全球不鏽鋼產業鏈

2023-03-20 15:55 0 views

一、全球不鏽鋼產業格局

(一)全球不鏽鋼產量持續增長,新增產能集中在中國和印尼

從全球產量來說,自2009年,全球不鏽鋼粗鋼產量穩步增加,2018年全球不鏽鋼粗鋼產量突破5000萬噸至5073萬噸,同比2009年增長104%;2020年在全球疫情的衝擊之下,仍達到了5089.2萬噸。根據國際不鏽鋼組織/ISSF,2021年全球不鏽鋼粗鋼產量達5829萬噸,較2020年的5179萬噸增長12.54%。

早期全球不鏽鋼產能分佈在發達國家,2002年後,歐盟、日本等西方不鏽鋼巨頭紛紛拓展歐洲、亞洲、南北美洲、非洲、中東等市場份額。近幾年全球不鏽鋼粗鋼產量增長依賴新興經濟體,其主要貢獻為中國和印尼,而印尼主要以300係為主。

其他國家和地區中,歐美非地區生產比較穩定,亞洲國家日本和韓國不鏽鋼總產量基本增幅有限。中國主導了近年來全球產量增量,產量自2009年以來穩步增加,2010年突破1000萬噸,2014年突破2000萬噸,2021年突破3000萬噸至3418萬噸,占全球產量58.64%。

圖表 1:全球不鏽鋼粗鋼產量(萬噸)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圖表 2:2021年全球不鏽鋼粗鋼產量占比

圖表 3:2005年全球不鏽鋼粗鋼產量占比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二)全球不鏽鋼進出口情況

全球不鏽鋼粗鋼進行跨國交易的規模較大,2021年全球不鏽鋼進出口規模為22629.6萬噸,占全球產量58289萬噸的38.8%。亞洲和非洲為不鏽鋼凈出口國,2021年凈出口量為467.9萬噸和3.51萬噸,同比增加98.6%和185.4%。西歐、北美、東歐、拉丁美洲、中東地區、澳大利亞均為凈流入國,2021年凈流入量為243.3萬噸、102.9萬噸、48.6萬噸、39萬噸、26.6萬噸、11萬噸。

圖表 4:2021年全球不鏽鋼粗鋼進出口情況(萬噸)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三)不鏽鋼下游較為分散,全球消費分佈分化

不鏽鋼下游主要為金屬加工、金屬製品、機械及裝備和機動車等,應用場景為日用製品、建築、機械、家用電子和汽車。終端消費市場有餐飲廚具、家用電器,汽車部件,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和建築材料、儀器儀錶等。不鏽鋼運用於各個產業,需求較為分散,總體需求變化不大,但和宏觀經濟緊密相關,增速參考GDP增速或者製造業增速。

發展程度不同國家的不鏽鋼的消費領域有很大差異。西方發達國家在家電和器皿使用不鏽鋼比例較高,金屬加工和金屬製品占比較大,其次是機械設備、運輸行業和建築業等。發展中國家在機械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使用占比較大。不鏽鋼消費量亦有不同,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表觀消費量提升顯著,西歐、美洲地區經濟發展減速,部分發達國家表觀消費量下降,致使近年全球不鏽鋼的消費增速由中國帶動。

圖表 5:中國不鏽鋼終端消費行業占比

圖表 6:不同發展程度國家下游使用不鏽鋼量占比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二、中國不鏽鋼產業格局

(一)國內不鏽鋼產量穩中下降,產能利用率遞減

我國不鏽鋼的產業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而快速成長。近年來國家實行供給側改革,淘汰大量僵屍產能,國內不鏽鋼產能的新增又以置換的形式為主,產能利用率下降,產量增速呈現曲折下降的趨勢。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波及不鏽鋼生產,伴隨著市場需求回暖,不鏽鋼供給恢復。不鏽鋼產能利用率不斷下降,2021年高達95%而2023年初已降至60%,不鏽鋼行業生產過剩。

圖表 7:2021年中國不鏽鋼供給情況(萬噸)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二)產能集中度高,民營企業崛起,大量佈局海外

不鏽鋼行業具備較高的政策壁壘和技術壁壘,行業進入門檻也相對較高,國內形成福建、廣東、廣西、江蘇無錫四大集群。民營巨頭崛起,民營鋼廠不鏽鋼粗鋼占據國內產能超50%,行業前十企業包括青山、寶武太鋼、北部灣新材料、江蘇德龍等,份額占比81%。未來將形成以青山、寶武和德龍三大巨頭為行業主導的不鏽鋼新格局,市場占有率繼續提高。

福建是我國第一大不鏽鋼產業地,代表企業青山集團發展迅猛,超越老牌不鏽鋼龍頭太鋼不銹,成為民營不鏽鋼第一巨頭,是不鏽鋼行業的絕對標桿,市場主導和盈利能力以及終端直銷能力毋庸置疑。寶武集團打造全球不鏽鋼品種和規格最豐富的鋼廠,兼併國資控股的老牌不鏽鋼巨頭太鋼集團,擴大規模,著力優化原料自給率,提高競爭。德龍集團專註發展300系不鏽鋼,通過上下游產業鏈延伸以及規模化的快速發展,將300系生產成本優勢發揮至極致。

圖表 8:中國不鏽鋼煉鋼企業產能占比分佈圖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圖表 9:各省份主要不鏽鋼生產企業產能占比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圖表 10:國內不鏽鋼生產企業產能(萬噸)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從產能擴張的特點看,國內供給側改革限制鋼鐵產能的擴張,鋼鐵產能只能以置換甚至減量置換的形式更新產能,所以國內不鏽鋼產能的增量以普鋼產能置換為主,而國外並沒有過剩的鋼鐵產能,新產能都是以新增的形式出現。

圖表 11:不鏽鋼煉鋼新增產能(萬噸)

數據來源:SMM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印尼不鏽鋼產業迅速發展,產能穩步上行,截至2022年印尼不鏽鋼已投產的產能達到558萬噸,產量477萬噸,產能利用率高於國內企業。印尼不鏽鋼產業具備豐富的資源和低成本能源優勢,而原材料印尼鎳礦出口政策反覆,國內企業進口原材料成本上升。國內雙碳戰略及雙控考核嚴格管控不鏽鋼行業能耗,新增產能以置換為主。國內不鏽鋼生產廠商利潤微薄,導致中國企業持續加大在印尼的投入,不斷轉化為新增的本土產能。

圖表 12:印尼不鏽鋼粗鋼產能及產量(萬噸)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圖表 13:印尼不鏽鋼加速發展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三)國內不鏽鋼需求穩步增長,人均消費有待提升

自2010年以來,我國不鏽鋼的表觀消費量總體保持增長。從2010年940萬噸到2022年已經達到2757萬噸,且表觀消費量長期保持著10%左右的增速。近年來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加上新冠疫情影響,下游各行業需求減弱,不鏽鋼表觀消費增長緩慢。

2022年中國人均不鏽鋼表觀消費量19.53kg,同比減少0.23kg,較發達國家(韓國、意大利)人均25-40kg的消費量仍存在一定的增長空間。隨著我國朝著發達國家發展,不鏽鋼產用量還將繼續增長。

圖表 14:中國不鏽鋼表觀消費(萬噸)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圖表 15:中國不鏽鋼人均消費(Kg)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四)產品和庫存以300係為主,目前庫存處於高位

從2016年至今,我國不鏽鋼粗鋼產量呈現逐年增長狀態。截止2021年,國內32家不鏽鋼廠粗鋼總產量3063.2萬噸,同比增1.63%。其中200系產量905.8萬噸,300系產量1506.7萬噸,400系產量626.7萬噸。300系產量逐年增長,400系產量小幅微增。

從系別占比來看,200系占比約30%,300系占比約49%,400系占比約20%。除200系占比同比2020年下降,300、400系占比均有小幅提高。且300系逐年均保持著7%-8%的增幅,400系增量雖不明顯,但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從不鏽鋼產量的結構來看,由於300系不鏽鋼具有高強度的耐腐蝕性以及良好的可延展性、相對高的抗拉強度和優異的可焊接性,其產量占中國不鏽鋼總產量的50%左右,是目前應用範圍最為廣泛的不鏽鋼鋼種。

圖表 16:中國各系別不鏽鋼粗鋼產量(萬噸)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我國不鏽鋼庫存水平穩步上升,當前處於歷史高位,庫存以300係為主。華東和華南是我國主要的不鏽鋼生產和消費地區,不鏽鋼庫存絕集中在無錫和佛山。兩地庫存具有季節性,不鏽鋼年後大規模開工,自2、3月份開始積累庫存,下半年的庫存季節性不強。

圖表 17:中國不同品種不鏽鋼庫存量(萬噸)

圖表 18:無錫和佛山不鏽鋼庫存(萬噸)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三、中國不鏽鋼貿易流情況

(一)不鏽鋼進口不斷減少,出口增加,成為凈出口大國

中國不鏽鋼產品競爭力提升,出口數量不斷增長。2010年,中國首次實現不鏽鋼外貿總量由“凈進口”轉為“凈出口”,全年不鏽鋼凈出口量為35.72萬噸,成為不鏽鋼凈出口國,進口數量逐漸減少。2016年產能擴張、產品種類豐富、技術不斷突破,使得國內不鏽鋼對進口的中高端產品不斷實現替代。2016年凈出口量已經突破300萬噸,進口數量達到低值73萬噸。2021年,受益於海外消費大增,我國不鏽鋼產業供應穩定,我國不鏽鋼出口總量為446.1萬噸,同比增加104.5萬噸。

圖表 19:中國不鏽鋼粗鋼進出口數量(萬噸)

圖表 20:中國各月不鏽鋼出口數量(萬噸)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二)印尼不鏽鋼投產,迴流國內數量大增

自2017年我國不鏽鋼進口量重新回到增長軌道,原因是印尼低成本不鏽鋼的擴產衝擊了國內市場。印尼本地市場規模有限,我國企業在印尼大規模的不鏽鋼產量迴流至中國市場,我國不鏽鋼進口量增加來自印尼不鏽鋼項目的量產。

2019年不鏽鋼進口出現縮減,主因是當年4月起國內對原產於歐盟、日本、韓國、印尼等國的不鏽鋼坯和不鏽鋼熱軋板捲反傾銷,自印尼進口量大幅下降。

圖表 21:印尼不鏽鋼出口中國情況(萬噸)

數據來源:Wind 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四、不鏽鋼原料供應分析

(一)主要原材料為鎳鐵、鉻鐵和廢不鏽鋼

不鏽鋼鋼核心原料是鎳鐵、廢不鏽鋼、鎳板、高碳鉻鐵等。其中鎳鐵在鎳原料配比率大約為70%,廢不鏽鋼在鎳原料配比率大約為22%,鎳板在鎳原料配比率大約為8%,每噸不鏽鋼平均消耗鉻鐵0.36噸。鎳鐵、廢不鏽鋼和鉻鐵三大原材料的供應對不鏽鋼生產至關重要。

圖表 22:不鏽鋼產業鏈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二)印尼低成本鎳鐵產能擴張,國內產能逐漸退出

鎳鐵主要是鎳和鐵元素組成的合金,鎳含量高於15%為水淬鎳(Ferronickel/FeNi);鎳含量在15%以下的為鎳生鐵(Nickel Pig Iron/NPI)。全球鎳鐵冶煉廠主要分佈在中國、印尼、新喀里多尼亞、日本、緬甸、韓國等。其中80%的鎳鐵均產自中國和印尼。

印尼具有非常豐富的鎳礦資源,為改變單純出口金屬資源的發展方式,提高金屬礦業產品附加值,印尼在2014年首次禁止鎳礦出口,該政策迫使企業,尤其是國內一大批冶煉企業直接在印尼投資建設鎳鐵冶煉廠,導致印尼NPI產能迅速擴張。

2020年印尼鎳生鐵產量超過中國,開始成為全球最主要鎳供應國。截止2021年12月,印尼在產鎳鐵條線合計135條。2021年印尼鎳鐵總產量金屬量約為89萬噸鎳金屬量,同比增加45.34%。基於現有產能擴張及新建產能仍將持續釋放,預計2022年、2023年鎳鐵產量同比增速仍將維持20%以上。

圖表 23:中國和印尼鎳生鐵產量(以金屬量計:萬噸)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中國鎳鐵冶煉成本主要由鎳礦成本、電力成本、燃輔料成本、還原劑成本等部分構成,鎳礦成本最高,約為55%,其次電力成本占23%。鎳鐵冶煉伴隨著高能耗、高碳排放,國內短期難以解決能耗和碳排放問題。

國內鎳礦資源有限,印尼禁止礦出口政策,菲礦是國內進口鎳礦的主要來源,供應增量有限。國內雙碳雙控政策,國內鎳鐵產量減少,產能逐漸退出。印尼鎳鐵受益於當地鎳資源、電力成本等優勢,冶煉成本遠低於國內,國內企業在印尼投資低成本鎳鐵廠,鎳鐵從印尼進口。

圖表 24:中國鎳鐵冶煉成本構成

圖表 25:中國鎳生鐵產量分地區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圖表 26:全球主要鎳鐵生產企業產能

數據來源:SMM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圖表 27:中國自印尼鎳鐵進口數量(以金屬量計:噸)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三)我國鉻礦依賴進口,鉻鐵產量集中

全球鉻礦儲量豐富,但是我國的鉻礦儲量非常稀少,95%依賴進口。全球鉻鐵產量集中在中國、南非、津巴布韋、印度等國,四國合計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6.2%,中國產量為全球第一。

2021年中國高碳鉻鐵總產能為1293.2萬噸,在產產能為925萬噸,全年開工率為71.6%,產能利用率為64%。全國主要產能集中在內蒙古、四川和貴州等西北部地區,優質產能占比仍有一定優化空間,“雙控”政策影響下,內蒙古落後產能淘汰,產能向其他地區轉移。

圖表 28:2021年全球鉻鐵生產分佈

圖表 29:2021年中國鉻鐵生產分佈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四)中國廢不鏽鋼使用量逐步增長

2022年國內主要不鏽鋼廠家生產300系不鏽鋼消耗廢不鏽鋼392.88萬噸, 國內主要不鏽鋼廠家生產200系不鏽鋼消耗廢不鏽鋼236.98,使用量占比超過20%。美國和歐洲的不鏽鋼中再生成分的含量分別為71%和70%,和國外有一定差距。

中國自2005年開始大規模使用不鏽鋼,使用周期在15-20年,當前我國廢不鏽鋼供應量較少,預計未來廢不鏽鋼資源逐步增長。廢不鏽鋼含有鎳、錳、鉻等元素,不鏽鋼幾大原材料中,鎳鐵和不鏽鋼存在替代關係,廢不鏽鋼放量可以緩解國內對鎳鐵和鉻鐵的進口依賴。

圖表 30:300系廢不鏽鋼使用量(萬噸)

圖表 31:200系廢不鏽鋼使用量(萬噸)

數據來源:Mysteel 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