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一季度行情總結
一、現貨市場一季度走勢分析
產區市場:一季度產區原料棗價格先揚後抑。1-2月產區原料棗價格震蕩偏強運行。經過前期採購,1月份產區棗農餘貨在1成左右,棗農挺價惜售情緒升溫。春節前後內地批發市場走貨整體尚可,今年原料棗價格同比較低,低價原料採購加工後銷售成本利潤較為豐厚。春節期間新疆加工廠和代辦買貨意願較強,疊加年後內地客商返回新疆補貨人數較多,產區原料棗價格1-2月份呈現震蕩偏強的走勢。3月份天氣轉暖後棗農挺價惜售情緒鬆動,內地客商在紅棗步入消費淡季後補貨意願也較為有限,3月份產區原料棗價格震蕩偏弱運行。
圖1-1:新疆主產區統貨價格走勢(單位:元/公斤)
數據源:鋼聯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銷區市場:一季度銷區紅棗價格持續震蕩偏弱運行。隨著物流好轉和運費下降客商前期採購的低價原料棗陸續抵達內地批發市場,加工廠生產成本下降,批發市場各級別貨源供給寬鬆。由於旺季銷售時間窗口逐步縮窄,而持貨商利潤尚可,持貨商降價促銷意願較為積極,紅棗現貨價格震蕩偏弱運行,河北崔爾莊市場特級9200-9500元/噸,一級8000-8500元/噸。河南新鄭市場特級9800-10500元/噸,一級8200-9500元/噸。廣州如意坊市場特級9000-11600元/噸,一級8500-9500元/噸。
圖1-2:河北一級紅棗價格走勢圖(單位:元/噸)
數據源:卓創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二、期貨市場一季度走勢分析
一季度紅棗期價先揚後抑,季度大幅收跌。1月份紅棗期價震蕩收漲,一是年前年後是紅棗消費旺季,批發市場走貨尚可,季節性消費好轉對紅棗價格產生一定支撐。二是疫情防控措施放開後市場對紅棗消費好轉有一定期待。三是產區原料棗價格走強對盤面產生一定提振。2月份隨著年前客商低價採購的原料棗陸續抵達內地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各級別貨源供給充足,紅棗期價呈現震蕩略偏弱的走勢。3月份紅棗步入消費淡季,由於走貨趨緩而銷售利潤尚可,持貨商讓利促銷意願較為強烈,紅棗價格持續偏弱運行。
圖1-3:紅棗2305合約期價走勢
數據源:文華財經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紅棗期貨上市以來,除去上市初期(2019年5-6月)以及紅棗大幅減產(2021年7-12月)市場成交和持倉量出現大幅增長外,紅棗市場成交量及持倉量較為穩定。2022年,紅棗期貨總成交量為457.85萬手,同比減少81.18%。2023年紅棗成交和持倉量同比有所回升,一季度紅棗累計成交量182.71萬手,同比增加57.59%。截至2023年3月末,紅棗期貨持倉量6.65萬手,同比增加27.9%。
圖1-4:紅棗期貨成交量
數據源:鄭商所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圖1-5:紅棗期貨持倉量
數據源:鄭商所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第二部分 生產供應及進出口情況
紅棗的生產分佈情況可以概括為“世界紅棗在中國,中國紅棗在新疆”。我國棗種植面積及產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棗種植面積及產量的98%以上。
一、紅棗生產情況分析
棗樹兼具經濟價值和環保價值,2007年起得益於國家對農業產業政策的大幅扶持和棗產品價格提高為棗農帶來財富,新疆紅棗種植面積快速增長,棗樹種植成為我國經濟林發展的熱點。但隨著棗樹逐步步入盛果期紅棗供應開始出現過剩,紅棗統貨收購價格在2011年開始見頂大幅回落,2016年起棗農收益已較為微薄,部分非優勢產區或租地棗農開始出現虧損。棗樹前期投入成本較高,棗樹種植後需3-4年才可以大量收穫紅棗,因此2016年起雖種植收益低迷,但砍樹現象並不普遍。棗樹種植面積減少較為明顯是在棗農連續虧損3年後,即2019年起,此外近兩年部分區域為提升紅棗品質,在陸續踐行疏密間伐,新疆矮化密植一味追求產量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將逐步成為過去,紅棗產業處於過剩產能逐步出清階段。
2021年棗樹在花期階段雨水偏多,棗樹開花和坐果普遍出現延遲,延遲後坐果期正好與7月初新疆季節性高溫期重合,棗樹在坐果期持續高溫或低溫都會導致紅棗出現落果現象。疊加2021年塔里木河水資源使用管控較為嚴格,農戶由於紅棗近幾年價格較為低迷,從種植收益角度考慮優先保障棉花用水,導致棗園較少較少。以上原因共振導致棗樹落果數量多餘常年,出現大幅減產,據卓創數據,2021年整體減產率在40%左右,加上近幾年來新疆紅棗產能過剩,供大於求,價格逐漸跌至歷史低位,種植收益低甚至負收益,部分棗園棄種、改種,留存棗園中也有部分疏於管理,估測整體產量同比減少50%左右。由於落果後單果所獲養分較高,商品率較歷年同期偏高,整體預估在85-95%。
2022年紅棗供應情況可以概括為期初庫存同比大幅減少且成本增加、種植成本增加、產量出現恢復性增長。2022年紅棗種植成本再度上漲,其中地租成本上漲約200元/畝,肥料投入成本上漲15-20%,由於去年多數棗園減產嚴重,新季果樹漲勢較旺,抹芽工作壓力較大,人工成本再次增加,新疆紅棗種植成本預估由2000-3300元/畝上漲至2400-3400元/畝。新疆紅棗種植成本抬升將增加棗農低價的惜售心理。2022年紅棗產量預估較2021年大幅減產年份有所恢復,較2020年豐產年份仍有減產。關於坐果情況預估方面,鋼聯預估2022年度新疆紅棗產量較2021年度增加31.32%,較2020年度減少22.95%。卓創預估2022年紅棗單產同比增加32.61%,較2020年減少26.95%。
2022/23年度產區原料棗價格呈現高開低走後小幅翹尾的運行態勢。受新冠病毒影響,紅棗下樹前期產區看貨物流不通暢且紙箱等物料供給緊張,產區紅棗有效供給數量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原料棗價格震蕩走高,高點出現在2022年11月中旬,主產區均價在7.15元/公斤。在疫情管控措施放開後,產區物流恢復,大量原料棗集中供應市場,且年前旺季銷售時間窗口已經較短,客商壓價意願強烈,部分農戶年前有還貸需求,多採取順價銷售,12月中下旬產區原料棗價格大幅走低至3.5-4.5元/公斤。價格大幅走低後加工廠採購原料棗安全邊際增加,採購意願增強。原料棗銷售末期,價格小幅翹尾,鋼聯預估2022/23年度主流成交價格在5-5.5元/公斤。
表2-1:近三年紅棗單產情況預估
數據來源:鋼聯 方正中期期貨
圖2-1:新疆紅棗產量及種植面積
數據源:新疆林業統計年鑒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二、紅棗進出口情況分析
我國紅棗消費以國內生產紅棗為主,進口量占比極少,進口棗主要是原產西亞和北非的椰棗,主要貿易伙伴為伊朗和吉爾吉斯斯坦。受一帶一路貿易增加以及人們對於棗類品種多元化需求影響,2020年至2021年我國紅棗進口數量呈明顯增加態勢。2020年我國紅棗進口量同比激增3348%至517噸,2021年我國紅棗進口量繼續同比增加139.21%至1236.11噸。2022年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國內紅棗消費較為疲弱,紅棗進口數量同比大幅減少。2022年我國累計進口紅棗145.815噸,同比減少88.2%。2023年疫情對非必須消費品消費產生的不利影響逐步消退,我國紅棗進口量也出現增加,2023年1-2月份我國累計進口紅棗400.99噸。我國紅棗產量全球占比98%以上,可進口數量也相對有限。我國紅棗進口量占總供給量比例遠低於1%,因此進口紅棗對於國內紅棗價格影響極小。
圖2-2:我國紅棗月度進口量
數據源:海關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我國紅棗主要是自產自銷,出口占比較少,但是呈現逐年遞增態勢。從出口的地域分佈來看,我國出口範圍涵蓋五大洲的30多個國家,由於不同國家和民族飲食消費習慣,我們國家棗主要在東南亞市場銷售,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購買的主要對象是外籍華人,其次為英國、美國、加拿大等。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紅棗出口首次突破10000噸,2022年紅棗出口量達到2.22萬噸,2010-2022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9.34%。2023年1-2月份我國累計紅棗出口量4342.22噸,同比增加49.67%,較近五年均值增加74.35%。紅棗出口數量逐年穩步增加對紅棗消費產生一定提振作用。但我國紅棗出口量占比仍較小,提振效果相對有限。
圖2-3:我國紅棗年度出口量
數據源:海關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圖2-4:我國紅棗月度出口量
數據源:海關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第三部分 加工及消費需求情況
紅棗食用歷史悠久,且在傳統醫學里,紅棗具有健脾、養胃、補血等多種良好的養生保健功能,隨著消費升級和對健康的重視,紅棗市場有望繼續快速擴容。自2012年以來,我國食品行業產業結構升級和食品加工技術精進,促使紅棗產業也開始從粗加工不斷地向深加工發展。國內以好想你為代表的棗產品生產企業,以紅棗為中心,從縱向(由原棗向紅棗深加工產品延伸)和橫向(紅棗與堅果、五穀雜糧等產品跨界組合)兩個維度逐步延伸產品品類,一方面從原來的滋補禮品向健康休閑零食大品類邁進,另一方面深入大健康領域,開發出諸如紅棗原漿、紅棗酵素等高端保健品。
目前,我國棗產品市場產品結構基本保持穩定,原棗是最大份額的品類。我國紅棗產出有幾大重要的地區,其中包括山東、山西、陝西、河南、新疆等地,我國產出了全球97%以上紅棗。中國紅棗市場以亞洲為主,主要面對華人市場。紅棗的國內市場占紅棗總銷售量的90%以上,銷售旺季為春節前和端午節前。國內紅棗消費區域主要集中在經濟條件相對發達的省份和城市,如浙江、江蘇、上海、廣東、福建等,廣大的農村市場和小城市需求潛力大。從中國消費者購買行為上看,市場上消費者數量眾多,區域分佈分散,成交次數頻繁,交易品種零星,大部分產品都通過渠道商銷售,能夠方便消費者購買和降低成本。
國內紅棗的加工產能主要集中在北方,截至2017年的數據,河北崔爾莊的加工量約占全國總加工量的70%,河南新鄭孟莊鎮的加工量占比為15%左右,新疆的加工量占比約為10%左右,其他地區加工量約為5%。近四年新疆地方政府和兵團大力發展本地紅棗加工業,給與農機補貼等政策優惠,逐漸把紅棗加工業帶來的稅收和就業機會更多的留在新疆,新疆紅棗加工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當地期貨倉單生成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加強,紅棗產業的貿易格局也發生了一定轉變,部分終端市場逐漸跳過滄州市場直接從產區拿貨。
我國最主要紅棗加工和銷售市場有三個,分別是河北滄州崔爾莊紅棗交易市場、廣州如意坊紅棗交易市場、河南新鄭紅棗交易市場。其中河北滄州崔爾莊紅棗交易市場是以特色紅棗產業為依托,集市場、物流、紅棗加工、紅棗服務、金融服務為一體,形成地區特色產業鏈。目前為我國規模最大、貨量最大、服務最健全的紅棗交易市場。新疆紅棗在滄州市場加工後,駿棗主要流向東北區域,而灰棗則主要流向南方區域。
廣州如意坊市場是我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紅棗消費終端中轉批發市場,主要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城市廣州、佛山、深圳等和華南地區的廣西、福建、湖南等,經營檔口400-500餘家,常年年貿易量預估8-10萬噸紅棗乾貨。近年來除廣東區域外多數地區逐步採取產地直發,輻射範圍有所收窄。
新疆過去在產業鏈中主要扮演種植端角色,加工端主要聚集於滄州,為提升紅棗加工業對就業、稅收貢獻,近兩年在中央農業產業化戰略的指導下,地方政府和兵團給予紅棗產業投資優厚的政策支持。大力引進自動化產線、色選機等設施。新疆部分龍頭企業均配備了數台色選機,按照期貨交割標準量化控制,大大提升了標準化程度,同時節約了人工成本。期貨市場擁有良好流動性,有效解決企業庫存貶值滯銷和價格波動風險。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熱情高漲,新疆企業倉單生成能力將逐步得到加強。2021/22年度紅棗下樹階段期現價差較大,套保交割利潤豐厚,產業端和部分期現公司積極收購統貨製作倉單,導致倉單數量相較前兩個作物年度大幅上漲,對盤面單邊價格產生一定實盤壓力。2022/23年度紅棗下樹階段產區受疫情影響物流不變,生產加工時間推遲,疊加期現價差同比偏少,倉單數量同比偏少。但從倉單數量上來看,目前倉單數量略偏高,將對盤面構成一定實盤壓力。
圖3-1:紅棗註冊倉單數量
數據源:鄭商所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圖3-2:36家樣本企業紅棗庫存
數據源:鋼聯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紅棗消費具有鮮明的季節性特征: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紅棗的銷售旺季,每年3月至9月是紅棗的銷售淡季;紅棗消費具有顯著的地域特征,一般為北駿南灰;高檔精品乾果受到消費者青睞;紅棗消費以休閑消費為主。鮮棗不耐儲存、不便運輸。約95%的鮮棗在自然乾製為紅棗後,被加工成為各種紅棗產品。根據加工品形態的不同,紅棗的加工方式分為三種:紅棗原棗加工、紅棗粗加工和紅棗深加工。上述三種消費形式的比重分別約為80%、10%及10%。近些年來,隨著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和消費偏好轉變,占比最大的原棗消費不佳,我國紅棗表觀消費量在2016年起見頂,併在2017-2022年持續回落。紅棗粗加工及深加工產品消費雖有所上升,但是難以抵消原棗消費的下降。
近兩年我國紅棗消費量較為低迷,除了人們消費偏好的轉變外,新冠疫情也對紅棗消費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疫情防控政策使得我國主要紅棗交易市場在備貨關鍵期關停。主要紅棗交易市場在備貨關鍵期關停,使得市場交易受阻,雖周邊冷庫稍有走貨,但整體紅棗走貨速度明顯受到抑制,庫存去化速度受到影響,使銷售壓力後移。
對於2022/23年度來看,10至12月初,新冠病毒防控措施使得主要批發市場出現階段性關停,終端消費較為低迷,紅棗消費呈現旺季不旺的特點。12月中下旬以來,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消退,終端年前備貨啟動,紅棗走貨情況較前期出現明顯好轉。紅棗作為非必需消費品,一旦錯過節日需求,對消費量影響明顯,且難以補回。春節後部分終端有二次補庫需求,疊加低價對走貨有一定促進作用,市場走貨尚可。但整體來看,2022/23年度紅棗銷售進度較正常年份偏慢。3月份天氣轉暖,紅棗步入季節性消費淡季,紅棗消費端或無明顯利好因素。中長期關註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備貨對紅棗消費的階段性提振。
圖3-3:河北省樣本企業紅棗成交量
數據源:卓創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圖3-4:河南省樣本企業紅棗成交量
數據源:卓創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第四部分 政策對紅棗影響分析
圖4-1:產業政策對紅棗影響分析
數據源:調研及網絡資料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第五部分 紅棗供需平衡表預測及解讀
2022年紅棗產量的恢復性增長可超額覆蓋期初庫存的減少,紅棗總供給數量同比明顯增加。2021年紅棗減產幅度較大,總供應量大幅縮減使得部分積壓的陳季紅棗庫存得以消化,期初庫存處於近年低位。產量方面,2022年南疆區域再次出現高位,但由於花期較早,坐果關鍵期略早於季節性高溫期,疊加去年統貨銷售價格較高,棗農澆水等田間管理措施相對較好,因此2022年紅棗產量雖較2020年豐產年份仍有減產,但相較2021年大幅減產產量出現了明顯的恢復性增長。消費方面,10至12月初疫情導致批發市場出現階段性關停,年前旺季消費窗口縮短,整體走貨量處於近年低位。年後消費有一定複蘇預期,價格偏低或有利於走貨增加,但紅棗消費季節性特征較為明顯,天氣轉暖後人們多以食用新鮮水果為主,整體消費情況仍難言樂觀。在供給量出現恢復性增長而消費較為低迷的背景下,2022/23年度紅棗期末庫存預計再次增長,棗價依舊承壓運行。
表5-1:我國紅棗供需平衡表
數據源:海關 統計局 鋼聯 方正中期研究院
數據說明:產量採用統計局數據(近兩年採用鋼聯預估數據),內地棗多以鮮食為主,期貨交割品對應乾制灰棗;期末庫為調研預估數據
第六部分 季節性分析與技術分析
一、紅棗季節性分析
紅棗價格季節性走勢較為明顯,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是紅棗消費的季節性旺季,10月份開始,時令水果上市數量逐步減少,天氣逐步轉冷後人們對於滋補品的需求出現提升,以及元旦、春節消費旺季降至,紅棗消費逐步趨旺,年後,貿易商有個二次補庫小高潮,因此直至次年2月份,紅棗消費均較為旺盛。
次年3月份起天氣轉暖後,時令水果逐步上市,人們對於滋補品需求減少,紅棗逐步步入季節性消費淡季。且天氣轉暖後4月下旬紅棗需入冷庫存儲,出於對成本的考慮,部分貿易商將不入冷庫的差貨進行甩賣,紅棗現貨價格易承壓下行,總體上3-6月紅棗期價下跌概率較高。7-9月份也是紅棗需求淡季,但在此階段,需關註南疆區域產區天氣對棗樹坐果的影響。此外,端午節中秋節節日備貨將在五月下旬和9月上旬對紅棗價格產生階段性的提振作用。根據鄭商所規則,已註冊倉單需要在9月底前交割或註銷,因此需關註9月合約面臨的倉單壓力情況。
圖6-1:紅棗指數季節性走勢分析
數據源:同花順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二、紅棗期價走勢技術分析
紅棗05合約整體上來看仍然呈現空頭趨勢,上方壓力位在10000元/噸。操作上可考慮以逢高偏空思路對待。
圖6-2:紅棗05合約期貨價格走勢
數據源:文華財經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第七部分 價差及套利分析
紅棗9/1價差建議以偏空思路對待。9月對應舊季紅棗,1月對應新季紅棗。從供給上來看,舊季紅棗供給相對充足,棗價承壓。但2022年棗農種植收益相對偏低,或將疏於田間管理,且紅棗生長期如有極端天氣易產生天氣炒作現象,對於遠期合約將產生一定利好提振。
圖6-3:紅棗9/1價差走勢
數據源:鄭商所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
第八部分 全文總結及行情展望
一季度紅棗期價先揚後抑,季度大幅收跌。1月份紅棗期價震蕩收漲,一是年前年後是紅棗消費旺季,批發市場走貨尚可,消費好轉對紅棗價格產生一定支撐。二是疫情防控措施放開後市場對紅棗消費好轉有一定期待。三是產區原料棗價格走強對盤面產生一定提振。2月份隨著年前客商低價採購的原料棗陸續抵達內地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各級別貨源供給充足,紅棗期價呈現震蕩略偏弱的走勢。3月份紅棗步入消費淡季,由於走貨趨緩,持貨商讓利促銷意願較為強烈,紅棗價格持續偏弱運行。
紅棗供給整體充裕,天氣轉暖後滋補品需求轉弱。4月中下旬紅棗需存入冷庫,差貨入冷庫前有一定季節性銷售需求,棗價或仍將穩弱運行。期貨價格升水同標準現貨,倉單數量持續增加對盤麵價格構成一定實盤壓力,短期逢高偏空為主。六月上中旬關註端午節備貨對階段性紅棗消費的提振,六月底至七月中旬是紅棗坐果關鍵期,關註產區是否有極端異常天氣。
Leave a reply